大浪淘沙始见金---我的人才观

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,也是一个机会频生、奇迹迭出的年代;人人都渴望成功,也极可能会成功。尤其近来全国第一次人才会议的召开,用热年不唯学历、不唯职称、不唯资历、不唯身份的全新人才观,更为一切可造就之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成长机遇。
随着分厂制的实施,我们的生产能力和规模比改制前提高了5-8倍,产品品种和剂型剧增。加上国家各种生产管理规范的推广落实,企业各类人才需求空前短缺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所谓的人才应是一个多层次的、放大的概念。凡是能在自己的岗位上,创造性的工作,就是人才。哪怕一个仓库保管员、一名操作工,只要能出色的完成本职工作,就是企业当之无愧的人才。

况且人才还有一个适应性的问题。可以说,不论学历、职称、资历、身份。合适的就是最好的。在局外人看来,我们现在的班子结构似乎不太合理,但我们的管理团队是在一线工作的洗礼中成长起来的,对企业如何提高产品质量、降低成本、适应市场等,有一整套的管理模式,能够对企业发展战略达成可贵的共识。 
无数的时间证明,成为人才的先决条件,就是德。对有才无德的人委以重任,关键时刻就会“掉链子”,从而最终违背企业的意志和利益。只有德才兼备的人,才能与企业甘苦与共,同舟共济。

客观的说,这些年我们也流失了一些人才,可我们为什么并不感到多么可惜,原因就是我们坚信,只有经过大浪淘沙,剩下的才会是真金。
当前我们也急需引进一些具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的外来人才,同时也继续培养造就企业自己的人才。从过去我们实行的销售代理等改革实践来看,办法在那里明摆着,为什么有的企业至今学不来,就是我们远远的走在了别人的前面。而要持续保持这种优势,难度无疑会越来越大。因此也是市场在逼着我们与时俱进,更新观念,而只有更多的人才加盟,才能使我们的队伍不断壮大,确保企业始终利于不败之地。

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。大海之所以形成波涛汹涌之势,是因为吸纳包容了无数的江河溪流。我们要在医药行业做大做强中西药制剂及原料生产,就必须广招医药、化工、技术、设备管理、人力资源管理等社会各类人才。也就是说。只有实现了人才的市场化,才能更好的实现产品的市场化。

只要我们的企业放在全省、全国和国际市场上衡量一下,就不难发现,企业要有一个健康、稳定、持续发展的前途,就必须不断适应市场。而企业是靠人来做的,像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以家族式企业起家,经过百年洗礼,多次脱胎换骨,成为世界知名的跨国集团,之所以能够历经百年不衰,靠的就是不断引进、造就适宜的人才。而要造就、培养更多的人才,把企业建成学习型的组织,企业管理者本身的素质也要不断适应市场形势的要求,这就使得目前从企业内部和社会上广觅人才,大胆放权变得迫在眉睫。
我们知道的吉林一家同行药厂,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地。由于有自己的人才,不少未下线的产品提前半年就已开始市场运作。而当年郑州亚细亚破产前夕,由于人才匮乏,一个企业的班组长都被派到地方当总经理,其时,人才已明显成为亚细亚的“软肋”。由此不难看出。只有一个企业的每一个都进步了,企业才会进步;而只有不断更新人才血液,才会带来更多、更新、更好的发展思路。

谁都知道,华药是出青霉素的。我们的目标也正在于此,要让外行人都知道天成是干什么的,是做哪一类产品的。为此,作为企业的一员,任何人都要在自己的岗位上。接受市场对自身素质和观念的挑战,才不至于被淘汰。当然,我们并不主张千军万马都走独木桥,所以我们的人才要分两条路走,一条是管理路,一条是技术路,要让实战型的人才,能靠工作业绩脱颖而出。
 


为有源头活水来

我国古代有这样一则故事,叫做“萧何月下追韩信”。秦朝末年,王政昏庸,群雄四起,中原逐鹿,最有影响的是楚汉相争,汉王刘邦在楚霸王项羽给予的封地上养精蓄锐,秣马厉兵;此时的韩信刚刚投靠到刘邦军中,他不满足给他的那个小官职,一天夜里,自己悄悄地收拾包袱离开了刘邦的营地,萧何当时是刘邦的谋臣,得知韩信出走的消息,立即策马相追,将韩信劝回,并向刘邦推荐;韩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。刘邦虚心纳言,并举行了隆重仪式,将韩信拜为大将,之后,韩信为刘邦成就统一天下的汉世王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

这是历史上著名的举贤任能的典故,这则故事突出了萧何为辅佐汉王刘邦识才、爱才、荐才的伯乐精神,时至今日,仍具有积极的实现意义。在我企业来说,由于近几年不断发展,企业对各类人员的需求也不断增加,在筛选、适应的过程中,也留下了一批高素质的干部、员工,勿庸讳言,也有一些相对素质比较高的员工并未能留下,而是在企业昙花一现,就另谋出路去了。虽然这种人员流失的现象在社会上并不鲜见,但具体到我们这个发展中的企业来说,这种现象造成了企业在用人问题上捉襟见肘,成为了影响企业发展的软肋,这一点,我们每一名有责任心的干部、员工都会深有感触。

国家兴亡,匹夫有责,企业兴衰,员工有责。我们的干部、员工们面对这种现状,我们该做什么?我们的员工分布在企业的各个岗位,外聘的各类人员首先由大家来接待、接触,用大家的言行使外来人员感知企业的规章制度、文化理念,通过大家的言行把企业的形象向社会展示,这就是我们员工应担负的责任。
我们的干部领导一方工作,具有识人、用人的水平和能力,我们是不是站在了关心企业、发展企业的角度上去关心、爱护那些在你管辖范围内的员工们?而对有一技之长的各类人员、在岗位上有突出表现的人员,是否抱着像“萧何月下追韩信”那样的精神去对待那些真正能为企业做出贡献的能人、那些勤勤恳恳、爱岗敬业的员工?是否感觉到这是我们每一名干部肩负的一份责任?当然,我们不提倡去“追”,那毕竟是亡羊补牢,我们的眼点应放在 “留”,我们的干部要善于做思想工作,使来到这个企业的人都感觉到企业的温暖感觉到企业“以人为本”“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”的文化理念。

一个企业,对于人才来的使用与重视,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这个企业的成败,人才的发展、培养、重用并不只是企业老总、不只是一个领导、一个部门的事情,这是一个齐抓共管的大课题,我们企业的各级干部,从公司领导到班组长以至全体员工,都应该有这份责任;都应该带着钟爱企业的这份责任,为企业选人、荐人、留人,我们鼓励公司干部、员工广开“才”路,去挖掘、去发现那些在社会上的精英分子、能工巧匠,以及从企业走出的有一技之长的人员,向他们介绍我们企业,让关注我们的企业,劝其加入到我们的企业,让他们关注我们的企业,对其加如到我们的企业队伍中来,成为我们中坚力量,企业定会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去拥抱他们,欢迎他们。我们要让社会上的人才合理地,有效地流动到我们企业来,这也是企业要求干部、员工应承担的一份责任。

“问渠哪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”。人才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头,企业要发展,就必须广揽人才,我们的干部、员工要担当推荐人才的萧何,把创造一个人才济济、欣欣向荣的企业文化氛围作为己任,使企业在不断创新中发展。